从《摆脱贫困》看“摆脱”
发表时间:2016/11/05 21:41:02 消息来源:admin 

旅游系 林琪

歌德说,“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。”无疑,这本仅11万字,却字字珠玑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闽东地区严峻形势、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书做到了。

有的书虽薄薄几页,若无病呻吟,我也是半字读不下去的。而习总书记的这本《摆脱贫困》,我却读得停不下来。不仅仅因为我是一名宁德师院的在校大学生,更是因为我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,我对咱们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的政治理念、实践观点有着强烈的好奇和炙烈的期盼。好奇20多年前的习大大是如何开展常规工作,带领闽东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,期盼当年习大大所言所行能普遍推广,变地贫人穷为国强民富。

全书读来,贯穿始终的“依法治国”“廉政建设”“为人民服务”“转变政府职能”等重要思想,从20多年前就被年轻的习总书记时刻提及。今天,在广大人民眼前,在中华大地得到了滴水石穿般落实。这着实令我心潮澎湃,让我想起一句名言:伟人必有相通的一点莫过于坚持,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。

当初习总书记对闽东地区发展的期许,时至今日也基本达成了。宁德正走在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前进道路上。

作为一个大学生,我将对《摆脱贫困》中的“摆脱”精神谈几点感想,说说我们大学生要如何摆脱“精神上的贫困”。

第一,要有鸿鹄之志。这是习总书记在“弱鸟先飞篇”中提到的。《菜根谭》中也说“立身不高一步立,如尘里振衣,泥中濯足,如何超达。”祖国有伟大复兴之追求,党有为人民服务之永愿。同样,我们大学生也不可萎靡不振,浑浑噩噩度日。回想我们高三时,一天就算只睡5个小时也可以做7套考卷,复习7门功课,……而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却巴不得一天睡15个小时,7天也做不了一张考卷,逢上课即看手机。这难道是我们当初上大学的初衷吗?说句难听的话,即“贞妇白头失守,半生清苦全非。”要摆脱这般惰性,非有鸿鹄之志不可。

第二,要学好本领,理论与实践两手抓。习总书记在“干部的基本功”中谈到,摆脱贫困,需要领导带领,而领导要有威信,则需全心全意,尽力竭力,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事,才能逐步建立起来。

这句话,我们不妨借鉴一下。当今社会,流传着某些言论,说“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。”“大学生不如农民工。”难道只是戏谑?我们应该好好掂量掂量,空穴不来风。是否我们只重视理论,而忽视了实践,抑或忽视了社会市场的需求,才导致我们“销路不佳”。亦或是,我们确实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,对待工作有时只顾面子,忘了里子呢?

中国需要大量的人才,但不需要只有一纸学历而无真才的大学生,社会呼唤的是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、有本领的大学生。所以,我们学理论就要学透,学本领就要多实践,不做假把式。这样我们才担得起大学生这个荣耀的称呼,这样我们才能给大学生镀上高大上的金边,这样我们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形象,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进而摆脱求职就业时的困境。

第三,要认识自我,看清时势。

习总书记在“闽东之光”、“把握住新的机遇”、“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中”这些章节中都有阐述。他说“我们要当好王婆,对自己手里的货色有充分的了解,才能介绍好。”所以他认清了闽东民情,找出了闽东闪光点,然后因势利导,开发三都澳港口、修建温福铁路等事项,大力建设闽东。

其实,对于个体而言,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们自己。闽东摆脱贫困是“山海经”,我们大学生摆脱精神贫困就要唱人才经。正确认识自我,找出自身优势与不足,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,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。

众观当今中国形势,正处在深化改革大潮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潮中的一叶偏舟,想一味保持原位是不可能的,因为激流勇进,不进则退。我们要把握这良好机遇,时刻关注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等政策,摆脱创业上的“贫困”。

第四,要联系群众,持之以恒。

无论是做哪一行,都是为人民服务。无论是摆脱什么,主体都是人民。习大大在书中曾担忧道,“政之所以兴在民心,政之废在逆民心,我们党已经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40年的党,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,而脱离群众对党、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。”言辞恳切至深,令人动容。“大凡初聚时聚精会神,没有一事不用心,没有一人不卖力。继而渐渐好转了,精神也就放下了。”这种圆周率,我们要跳开。故,我想我们无论做任何事,都应该站在人民角度多考虑。假以时日,持之以恒,怀揣滴水穿石之心,我们都可以得心应手,水到渠成了。

上一条:摆脱思想贫困,做有为青年 下一条:持之以恒

关闭